|
#10320. 74th Berlinale-主竞赛-艺术贡献奖-摄影。“奥地利鲁迅”,这婚礼大操大办,吝啬地主跟雇工,婆媳关系,妈宝男丈夫,生娃焦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及最后人血(没有馒头)的名场面,简直觉得不是在看一个奥地利片……当然本片没展开的是丈夫到底是什么问题(隐晦地暗示了一下丈夫是个同性恋),所以这片真是非常正确的电影节议题,通过讲述被压抑的女性的故事来重新书写历史,类型方面虽然都是套招,但是摄影和美术还挺讲究的,弱光和风景拍得都不错,属于那种看不看都行但是在影院看一下也还不错的电影。 |
|
费奥拉-弗兰茨似乎总是以局部的想法为驱动进行创作,却毫不关心人物整体是如何变化的。在环境上摆摆样子制造点表层焦虑,最后再弄个奇观仪式,结束。 |
|
麻烦这类只会营造外部氛围,对剧情构建、人物塑造无能的导演,拍的电影不要那么长。 |
|
暴力是如何滋生的,“恶魔”是怎样诞生的。整个序幕就是一次预示,意味着一个无法逃脱也必然循环的circle。影片最后一场戏,孩童与大人们一同观看处刑,分享着一杯杯女巫的鲜血,在众人的尖叫与狂欢中达到了恐怖的顶点。btw: 观影过程中有多次回想起《白丝带》(恶的土壤是如何形成的)。@Berlinale74 |
|
宗教类电影。一个压抑女性的婚姻生活,这感觉都快赶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了,但因为文化差异,整体观感很差。 |
|
7/10。开场是一个距离被摄者很近的长镜头,一个母亲怀抱婴孩走进深林的悬崖瀑布前,直面暴力的固定镜头注视着母亲将婴孩丢下瀑布,接着她走过雾中神秘的吊桥,敲开了教堂赎罪的大门,惧怕下地狱而无法自杀的女信徒,通过谋杀儿童来被处决的手段就此成为一种轮回。大量农村风光的摄影非常精湛,绿树的农庄,缓缓流动的溪水,农民婚礼饮酒喧闹的快活场景,在前面砍头女人的残忍、尤其是放大肢体残缺和切断手指的特写镜头的对比下,会意识到近代史边缘的女性,不得不承受环境加之的重重困苦。艾格尼丝经历了无性的婚姻和无育的压力,只能通过自虐、手刃儿童以求得死亡,夜晚想与丈夫亲热时,她叼着火把摆好屋内的十字架,上床后头顶丈夫不许她回头的大手,被身后无尽的黑暗吞噬,这黑暗延伸为死亡的镰刀,收割了她的生命,一桶人血化作人们舞蹈狂欢的养料。 |
|
6.0。鑽進18世紀日耳曼鄉村圖景的故紙堆,並從已婚女性的「間接自殺」現象中提煉出在當代依舊行之有效的恐怖驚悚氛圍。此種對村落社群中系統性罪惡的總結一直到《白絲帶》所描繪的時代仍可見其端倪。兩位導演一如既往地熱愛哈內克,但功力顯然遠不及。片名前的序幕即迫不及待地一一展現民俗恐怖片經典元素,實在過於露怯。 |
|
【💣】 |
|
婚活无能,求子心切,婆媳龌龊,社交孤立,亲家横尸,娘家赶客,圣像献祭,刑场狂欢……恐怖是恐怖,但不是恐怖片,历史人类学纪实片?古今中外皆流行人血馒头,片子算是看出了一点鲁迅的味道 |
|
宗教-生命政治的原初型態:信仰虔誠的抑鬱女主角因為無法以「人」的身份主動選擇自殺(相反男性村民則擁有任意自殺的權利而不會有後果),於是只能先透過謀殺無辜孩童,即從人墮落為「魔鬼」(其中亦包括當時法律對謀殺罪名的量刑準則),再向牧師進行告解,甘願接受死刑獲得救贖,死後便可恢復人的身份上天堂。結尾村民們暢飲鮮血,對被斬首的女主屍體載歌載舞,無異於助長這片惡土,以及冥頑不靈的教義對人(特別是弱勢的女性和兒童)之生命的宰制。 |
|
民俗氛围片,恐怖元素不多,奥地利中世纪女主婚后在无趣妈宝男和工头男宝妈的压抑下日趋抑郁焦虑,加之宗教压抑只能通过鲨儿童换取结束生命,结尾狂欢共饮还怪猛的(猛然发现女主就是配乐作曲soap&skin本人,以前听过她好几首插曲,包括《暗黑》片头曲) |
|
最后吃人血馒头。妈宝男加性取向不明的丈夫,还老盼着生孩子传宗接代。极端宗教主义和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让人生不如死。 |
|
【同妻迫害录】
在诸如“生育责任”“自杀者的下场”等社会风俗和教条清律的规训之下 女性被牢牢压抑在家庭生活中求死不得 只能选择极端手段让自己得以在神的庇佑下获得解脱。杀婴女子与女主的情感联结正是在于此种绝望痛苦 而行刑时女主与女孩儿同哼一曲 更是意味着时代悲剧的递承。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直隐匿在平缓克制的视听设计之下 只留了一场女主告解的戏让其溃坝而出 让观众在刑场狂热的人群和片尾冰冷的数字中愕然叹惋。 |
|
简直神金。。 |
|
不知道怎么说。现在看恐影就是有种5D环绕立体效果的心累。从各类角度、各种隐喻都能展现女性身边无处不在的压迫,无法改变的悲剧。甚至看得越多,越有一种诡异的进入到邪典循环里的错觉。永远没有解决办法,一直往深了剖析得更细,更贴近,更贴近......然后就放在这里了。在回到当下的各种真实事件,跟饮血狂欢有什么区别。(电影也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仪式的一环。) |
|
太暗黑了。受迫于十诫,不能自杀。只能杀人,从而获得死的权力,并能得到教会的宽恕。而女性自杀者...通常会选择小孩子为谋杀的目标。
17~18世纪的欧洲...真是好恐怖的社会啊。 |
|
【3】典型的闷雷炸响屁。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营造氛围,好奇如何利用历史真实事件结合来达到恐怖片和惊悚片的恐怖民谣传说的效果。结果就是空洞,乏味的秉持着装神弄鬼的形式将相机交给景物,将氛围交给配乐,连续催动达成氛围的营造。最后故事编不下去了,就来点杀羊,尸骨,杀子,把一切奇怪的行迹归咎于人的发疯,最后结尾美美大家齐聚来场仪式驱魔通灵。把环境,地理,民俗的一切抛弃,变成心理变态电影了,我请问呢???WTF! |
|
50mins退 |
|
wb上有一个po讨论基督教女性通过杀童实现自杀的正好提到这部片https://m.weibo.cn/status/5070640931670957 |
|
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更为类型化的呈现,就像人们无从想象塞勒姆女巫审判的发生,以及被笼罩在由无知、迷信、超脱的道德观组成的“危险迷雾”;试着让观众理解几百年前,她的崩溃、挣扎再到直接选择最偏执方式了结生命的无助。光是阅读片尾最后留下的几行字,已经足以深吸一口气,自然感到“恐惧”。有的时候会有些拖沓,并且太“超前”的更新型叙事会让它分散对这起事件本身的关注;但一些时候的画面却足够深刻,并让人真正体会那些想要涉及的东西。 |
|
故事借古喻今了,即使从十八世纪走来这事儿都不稀奇。怀着怎样的心碎写下上面的这句话,人类越文明,由人类参与的情感社会等一切问题越复杂。电影用更写意的表达方式显得更窒息了,仿佛空气更稀薄。 |
|
同样是愚昧与宗教的枷锁,相比之下,祥林嫂被告知捐条门槛就能避免死后被俩前夫切成两半(类似于下地狱),总比杀无辜的人强吧。这不是为虎作伥么。 |
|
@Berlinale2024 前2/3叙事效率太低几欲退场。临近结尾时女主角以一段精彩的歇斯底里的独角戏引出结尾的高潮:人们争饮女巫截断的脖颈喷涌出的鲜血,载歌载舞向跨越国界永不过时的鲁迅致敬干杯。 |
|
3.5 非类型恐怖,除了不怎么精彩都还不错 |
|
阅 |
|
【3.0】 |
|
奥地利建设新农村除去歪风陋习反封建反迷信。jump scare太多了,大家看的时候声音记得关小点。 |
|
3- |
|
形式化的视觉呈现和自然主义的叙事聚合产生奇效,被光线和气氛围裹,几近嗅到林间的雾气和河里的鱼腥,仿佛附身女主一同窥探小山村的秘密。没有真正奸邪的人或事,但依然逼你萌生各种阴暗的猜测解读,直到结尾时才交待故事背景,意识到再残酷的悲剧也是事在人为,并不需要超自然力的介入。女主疯哭/笑的那三分钟,特别悲哀也特别释怀,有点Joker。 |
|
结尾拯救了前面的慢节奏,片尾字幕直接带着这部电影起飞!内容类似于十八世纪奥地利版《忧郁症》,非常风格化的电影(甚至不应该被算作恐怖片)。前面节奏极慢(发布会上导演解释是为了还原当时女性的现实生活),结尾处揭示在当时的宗教影响下抑郁女性为了结束生命不能选择自杀,只能通过谋杀被判处死刑来结束自己的痛苦,而她们谋杀的对象往往是小孩。这部电影我可能在知道这个背景后二刷。 |
|
看解说 |
|
当地文化令我大开眼界。 |
|
一起发生于18世纪奥地利乡村的真实事件,如果由哈内克来导的话,也许会是另一部《白丝带》。乡村罪恶无处不在,且骇人听闻。此片导演显得稚嫩了些,还有些恶趣味,如此题材拍得这么沉闷,连点紧张气氛也营造不出来,连配乐也在不该有的地方响起,该加音乐的时候却是沉默。 |
|
拍得挺恐怖的 用骇人的影像(拍得极美)加剧了观影的不安感 很多情节放在当下依然适用 人还是人 没有变 |
|
从头到尾耐心看完了,还挺有独特魅力的电影,看到最后有点失望,但是也觉得挺有意义。原料讲的是那个年代的历史,那就是自杀是不能上天堂,所以那些绝望想自杀的人就故意杀了别人(一般是小孩),然后被执行砍头,这样就可以上天堂了。 |
|
又是这种陶醉于打造优美画面精美摄影的电影节电影,凝滞的叙事节奏和极低的叙事效率有种刻意为之的做作感,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雕琢。乡村女性视点下恐怖氛围的营造本应是一个核心着力点,但每每出现都戛然而止,连不成一条顺畅的心理发展线索。最后草率地把女主推向疯魔与开头女子遭遇呼应,场景直给又猎奇,内核却空洞而浅白。 |
|
结尾每个人蜂拥而上,付钱喝人血的一幕实在是太惊悚诡异了!有一种狂人日记结合白丝带的既视感。 |
|
根本不是类型片。 |
|
#2024Berlinale# +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恐怖电影。因为信仰天主教不得自杀导致受压迫的人群产生抑郁症只能依靠暴力来让自己解脱,沉浸在这种情绪的人便是“恶魔之浴”。镜头很有耐心前面花费了不小的篇幅展现遭遇的一切,直至后半小时梦境与现实交织然后完全爆发直至狂欢。声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声代表的冷漠和配乐代表的心里起伏变化融合交替。穿越洞穴抑或游离于世界之外的镜头设计。或许可以更极端一点也更浓缩一点📽️ |
|
拍得挺美的,不觉得枯燥,不过这个题材是不是拍太多了 |
|
关系户 |
|
# NIFFF 23rd
不必用jump scare的方式强调奇观的瞬间,维持住钝刀一般的日常感,平静地直视即可 |
|
3.5星。不是惊悚恐怖片,而是透过展示生存环境对女性的身体与心理的压抑,以及对孩童的虐杀,来重现一段极其黑暗的历史。女性无法反抗,只能沦为宗教与道德的牺牲品,最后一幕的反转令人看得惊心动魄。 |
|
#Berlinale主竞赛 4+ 节奏控制得真好,就像捕猎,耐心的慢慢的悄悄的逼近猎物,时机成熟,迅猛出击,漫长的屏息后,在暴力与狂欢的华彩中戛然而止。女主集宿命与抗争于一身,既承载历史的黑暗,又警示黎明尚未到来,向死狂笑,笑出挣不脱的悲与哀。 |
|
呃 |
|
看的太压抑 |
|
她想死,但是连死都这么难。 |
|
[3] |
|
看得壓抑又憋屈,其實恐怖的不是獻祭,而是對一切視若無睹的丈夫,冷漠的婆婆,置身事外的娘家,以及當時封建迷信的社會環境。
當最後村民爭相去要鮮血的畫面出現時,感覺瘋狂又悲涼。 |
|
《早期同妻“快乐”赴死的路径研究》,太闷了,画面是极好的。但情节上将近80%的时间在营造氛围,加上我一个外国人对他们的文化认知为零,只能友邦惊诧地望而却步。她如此期望拥有一个孩子,期待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但这到底是谁的期待呢?她能期望去把握的东西都没能成真,唯一能把握的只有得到上帝宽恕的死亡。(可惜了那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