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奏的肖恩贝克。第一段以最绚烂的方式建立起好莱坞爱情童话,中段随着矛盾爆发,童话迅速瓦解成狂躁又歇斯底里的聚众争执和纽约狂奔,以至于试图重建爱情叙事的最后一幕最终只剩破碎的样貌。整部片都把女主围困在由金钱/阶级掌控的物欲社会里,所有金钱及其能换来的一切(商品、性)都以极为暴力的方式出现在影像中,而身处其中的女主如同贝克以往的角色,表面的肢体动作上如此坚韧和顽强,在最不可能的情景之中也绝不放弃挣扎(卡比利亚对爱情的纯真幻想被肖恩贝克重释为更当下、更暴力的对逾越阶级的幻想,所以也是反《漂亮女人》式的好莱坞-美国梦叙事?),面对现实的不断重击却丝毫没有低头认输的迹象,反而是在最后狭小空间内被彻底击溃,可能是贝克自《橘色》后最好的电影。 |
|
#Cannes2024-23 "给你两个亿离开我儿子“,区区一万美元就成交,Sean Baker格局小了,多看看霸道总裁文。 |
|
虽然讲故事的方式是我喜欢的《橘色》那种感觉 但不得不说 还是被一阵阵男本位的叙事创飞 所有混乱争吵和打斗都围绕着一个男人展开 不论婆媳较量 还是雌竞的catfight 都是如此 观众很难在此起彼伏的笑点中想到这一切内核实际上非常厌女… 但是你忍不住笑 你忍不住冒犯自己 此刻又将回到女性观众作为受虐者的尴尬处境… |
|
只想看考里斯马基拍保镖 其他没必要:)也太落后了…… |
|
有着俄罗斯血统的美国脱衣舞女Anora,坚持让所有人唤她Ani,即便她的本名美好太多。当与俄罗斯富豪的纨绔儿子疯狂缔结婚姻,她寻获的不只是金钱,更是被人艳羡的目光。以至于爱情真的来临时,她根本无法卸下伪装,接受真实的自己。肖恩·贝克用服帖的视听语言,令故事从午夜甜蜜烂漫写意地过渡到寒冷刺骨的癫狂。女主角米奇·麦迪森与Anora完美融合,傻乎乎的男主马克·埃德尔斯坦甜蜜如俄罗斯甜茶。 |
|
在戛纳大家都喜欢看这种奇情刺激狗血的商业爽片,非常提神醒脑,我旁边的女士快要笑抽过去了。这部讲一个脱衣舞女跟一个花天酒地的俄罗斯王思聪冲动闪婚了,引发他的寡头家族地震的故事。本以为这种片名的会是个讲女性觉醒的文艺片,没想到很快步入了扯头花洒狗血掀翻天花板操天操地的喜闹剧路线,大佬手下的搞笑惨状就完全是喜剧片的拍法。好奇它要怎么收场,没想到是收在了跟保镖的救风尘纯爱+以性相报上,emm…女主的内心在观众看来却是模糊的,她到底怎么想,23岁的脱衣舞女真会那么天真相信爱情? |
|
虽然过程中有些小细节用力过猛,但是水平已经足够在本届一片烂片的海洋里追封金棕榈了! |
|
一个俗套的拜金女与富二代的故事被最后几分钟给拯救了 |
|
@CannesGTL Sean把过多精力损耗在了中段过于重复且缺乏社会学意义的闹剧部分,而剩下的剧情并不足以让这个年轻舞娘在世俗和纯真之间层次丰满地摇摆起来,这便导致了不那么可信的结尾,以及同样过于单薄的女主人公。不过,仍旧是今年戛纳最快乐和最有活力的一场放映。 |
|
#戛纳主竞赛 俄罗斯演员选角是正确的,Yura成功演绎过很多铁汉柔情,Mark是最适合演青春叛逆又忧郁令人怜惜的年轻演员,可是Sean Baker完全不会用二人,白瞎了两个好演员。即使浮夸如《旺卡》也给了甜茶几场施展个人表演魅力的文戏,本片Mark顶多有几个镜头,大部分时间都在装疯卖傻,而且他就算颜值跟几年前比坍塌了也是可以拍得更帅的。Yura更不要提了,全靠个人底子才没有让角色沦为同情心泛滥的小傻子。气!😤一个cheap的讽刺剧,比杜皮约查太远。福茂口口声声只讨论电影不讨论zz,本片如果没有zz估计进不了主竞赛,哦,差点忘记,这也是个大关系户。 |
|
漸入佳境後全程笑死 光頭毛子跟女主我真的磕瘋了 片尾兩人坐在車里 窗外大雪紛飛 女主跨坐到男人身上 試圖用性來回饋他的善意 但是男人卻對此意興闌珊 只是目不轉睛地關注著她的表情 直到她終於被情緒擊垮 倒進他懷裡大哭 那個擁抱太戳我了 想到在愛沙尼亞海濱的冬天 也是在窗外飄雪的車內 北國男人外冷內熱的氣質總能把氛圍攪動出一種奇特的曖昧 Coney Island跟Brighton好像 希望明年可以去 前半小時暴露戲太多且沒必要所以扣一星 |
|
#VIFF2024 年度十佳,也是肖恩贝克的生涯最佳。对于豆瓣七分都不到震惊无比,很多人似乎忘记他入读电影专业是想成为拍《虎胆龙威》的导演,也因此极端放大类型元素反而是真正的回归初心。另外他之前所有的片子都是烂尾的,这回却是四两拨千斤地点题,又是一大进步。那些戛纳首映的差评,先想想大家看电影的初衷是什么,用同一个价值观套专业名词衡量一切,只会显得你特别虚伪和狭隘。 |
|
为幽默加一分,没想到最后是个喜剧公路片。能把脱衣舞女嫁俄罗斯富二代拍得出彩也是不容易,不过显然大家都买账了。偶尔出现的低角度镜头和冷冷的调色像是埋在笑声下的幽灵,提醒着观众这里有的不只是天真的美国小女孩,傻逼富二代,干不好活儿的俄罗斯老大,而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人,而这些东西就在一个个笑点中轻快地流走了。 |
|
真的好喜欢3个打工人的戏啊,太好笑了 |
|
后面15分钟隐秘的情绪和张力才是Sean baker吧 前面的烂俗过时抓马爆米花到底是在做什么… |
|
很喜歡。肖恩貝克化身薩弗迪兄弟did some real crazy American Gen-Z shit,在感官的挾持下與所有人捲入Ivan這個巨型空洞形成的漩渦,而最終弦松開後細膩的平靜與巨大的哀傷又如大雪和引擎聲將人吞沒,張弛有度地展開屬於Anora的兩重悲傷。她唯一懂得的語言是性的感官和交換,而這種語言無法訴說愛,又如何真正連結,只能傳遞不安。剪輯的節奏和鏡頭無比自然流暢,又在一些dramatically zoom in 的瞬間顯現詼諧,笨蛋黑幫的prototype,富有魅力的人物和恰如其分的幽默感都讓觀影體驗變得極好。 |
|
挺欢乐的人间闹剧。不过除了结尾那个画面,想不出任何拿金棕榈的理由。我很担心Sean Baker成为又一个伤仲永,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越发走向轻浮。别的不说,就寻人那段真的不是在复刻自己的“橘色”吗? |
|
D+/ 整体呈现出多方面的过载。第一部分对上流浮华世界的描绘堪称毫无新意也缺乏更精确的影像选择;后面开始进入他标志性的冲突之后则充斥着过多尴尬的时刻,根本无法达到前几部作品中的密度与强度;因而最终试图更进一步提取人物情绪的时候也不太奏效。一方面在肖恩贝克自己的序列里也很难称得上佳作,另一方面与美国电影史上类似题材中真正的杰作如《艳舞女郎》更是云泥之别。 |
|
A-. 收起锋芒却不掩野心的肖恩·贝克。相较前作的粗粝纪实,这次引入了更多样而鲜明的“类型”色彩,并在三段式的剧作结构中实现情绪的迭代与汇总:第一幕以极具能量的音画剪辑拍摄MV式的青春童话,第二幕转向身体性的狂躁/荒诞与歇斯底里,最后在试图回归浪漫叙事的虚晃一枪里当头一棒,剩下一地冷峻的碎片。通过准确的视听手段和演员调教,寻找现实质感、复杂语调、戏剧张力和观影趣味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当然不是最先锋的肖恩·贝克,却是完成度很高的一部。2024.5.21 Lumière |
|
她一直以为性就是爱,直到当她坐在他身上,看他如朝圣般虔诚的向她吻来,她终于找到了爱 |
|
Anora用自己画出了今日美俄关系的三八线。 |
|
肖恩贝克电影的工艺越来越好了,但本片的姿态却丑陋无比。赤裸裸的厌女、仇富大戏,本以为会是如以往那样赤诚或自省的底层叙事,结果完全不是,边儿都不沾。肖恩贝克的作者视点在这部新片里已重度倾斜。在影片中段当一系列激烈的情节动作迅速展开,戏剧高潮瞬时爆发,直至影片的最后一幕,影厅内都一直在传出响亮的笑声,不知道你我到底是谁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通篇占据客体地位的女主,却在所谓的现实击败童话之后突然“清醒”,这无疑才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意识。女主角都被勾画成一个复读机了,她的主体性到底体现在哪呢?失败的性格描写与肖像描写已经给主人公判了死刑。全片最后一场戏先以一种伪善者的目光施舍给女主角微不足道的怜悯之情,与此同时更加残忍地将人质情结强加在这个可怜人身上。煞费心机、丑态毕露,令人作呕的电影。 |
|
本届两部以女性角色名字为片名的电影,却都没有展现主体性 |
|
7.8 肖恩贝壳重回《橘色》时期,从现实主义出发而逐渐过渡到激烈的情节剧,就是又多了一层刻意的回望;非常喜欢Igor这个角色,完全对得上情节强度的抽象。 |
|
my Palmer d’Or ♥️ 镜头和热烈的年轻人并肩行动,伴随着派对音乐,驰骋在青春的性爱和舞蹈中,潜行在黑夜的追寻和背叛中。短视频时代人们对极富和极贫的窥探欲望逐渐改变,人们只是跟着肖恩·贝克重新去观看我们这个时代充满虚妄的浪漫、无情运作的钱权法则以及无尽无尽的年轻破碎之心。 |
|
7.0。以小貝殼對范霍文的偏愛,這毫無疑問是《艷舞女郎》的對標作。他先用絢麗的技法搭建起精美的迪士尼公主童話,又通過搖滾般凌厲的對話節奏將虛假的幻夢狠狠砸碎。但心地柔軟的小貝殼缺乏范霍文的決絕,因而儘管女性形象依舊堅韌,卻給出了有些拖泥帶水的結尾。 |
|
青少年不得不长大面对30岁,火力全开的sean baker带来的依旧是熟悉的寸止结构,群戏则达到了更新的高度;怀疑电影起因是“he has that sadness in his eyes that you only see in eastern european gay porn”;好莱坞往事的casting虽然传奇,但现在我看到的全是奶和屁股,有些腻味 |
|
灰姑娘都比这好看,中段的豪宅闹剧和寻找Ivan十分降智,如果不是零零星星插进去的笑话撑着我真的原地去世 |
|
7/10分。可能因为金棕榈的缘故期待很高,看到一半的时候心里是有落差的,总在等一个爆点等一个反转,这已经落了下乘;后半段节奏加快,观影体验越来越棒,才是真的享受。故事妙就妙在它从一开始打得就是明牌,没有反转,一切都顺理成章得那么真实;没有爱情,甚至没有爱欲,前半段镜头下展现的是赤裸裸的简单肉欲,甚至每次性爱场景出现都带着喜剧效果,没有一点挑逗;里面的人物都很真实不是嘛,大多数人都像Ivan一样,吃喝玩乐却毫无担当;也会像Ani一样抓住一根稻草不肯放手,甚至分不清是为情还是利。寻找Ivan段落中生活化的喜剧点特别有意思,加上类似于纪实效果的手持摄影,真的是非常戳我的点。而到了最后Igor这个铁汉柔情的角色又让影片基调一转,最后一场戏给人一种没有人错,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对的感觉。 |
|
核爆级别的八点档家庭伦理剧,成功激起了所有人对穷人的怜悯和对富人的嫉恨。不仅是扁平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还有摄影机侵入演员的表演空间去捕猎他们笨拙、滑稽、歇斯底里的一刻,直到人物彻底无路可退,成为被俯视的玩物。 |
|
@恋爱电影馆
如果我未曾经历过那些霓虹璀璨,我会不会比此时此刻更快乐。 |
|
Because I don’t want to rape you. |
|
this is not a love story。叙事很流畅,音乐恰当又好听。最喜欢四个人中间的公路戏,belike“你放着生病的孩子不管去找他?”四个人明明本来毫无纠葛,却因为纨绔富二代和远在天边的父母的矛盾在夜里狂奔。金钱,权力的虚无和恐怖尽数体现。结尾转向爱情有点cliche就是。 |
|
我都不爱我自己了,你为什么要爱我? |
|
最具戏剧性的一部,大约也是最好的一部肖恩·贝克,故事的趣味不仅仅依托于俄国富豪和美国性工作者之间的阶层碰撞,更在于美俄的宏观现实带来的语境。因为过于drama,戏剧内核向内塌缩,越来越小,并因此呈现出对公共议题的漠视,不仅是美俄、贫富矛盾,更包括性别。鲍里索夫向观众施展再多性魅力也无法填补它的匮乏。在娱乐性上它是精彩的,同时也是一览无余、不需要琢磨的。 |
|
今年最佳的观影体验,在the grove和全场的dancer一起看着一部电影,所有的掌声和欢呼都是来自于真实的夜场工作者的最直接的反应,她们甚至鼓掌都是用脚上的舞鞋!我无法站在她们的立场上评价什么,但是当你听到全场的欢呼和对某些场景的肯定的时候我发现什么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面的评价,关于男凝等等的观点都特别的廉价和虚伪。这生命力和不忿儿的感觉太牛逼了!纽约大垮子口音真他妈解气! |
|
更像是娴熟的颁奖季电影。纵使有再高的工业完成度依然越回味越平庸,只剩下对高效又多彩的镜头调度的记忆。从过长的中段开始失去重点,在滑稽和绝望的腔调间摇摆不定。抛去平面死板的富人家长形象,女主的性格也更是直接到单薄,电影的最后一幕让人疑惑:难道性爱就是性工作者偿还好意唯一的方法吗?角色的生活在那以前已经足够悲惨,而肖恩贝克的处理只是将她往泥泞深处更推一步。 |
|
Sean Baker依然拍的是边缘人群,几乎可以构建自己的“边缘宇宙”了。这次的阿诺拉,有《佛罗里达乐园》里小姑娘的迪斯尼公主梦,却还是像《红色火箭》里的过气男优一样梦碎得稀烂。这是Sean Baker铸造的边缘梦起得最高,也跌得最快的一次;画面里一切的嘈杂、混沌和不堪,都是他最有标识的影像。所有观众都在等一个注定的结局,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阿诺拉就如同她纹在身上的蝴蝶,蝴蝶永远飞不过沧海,阶级永远不可能改变。 |
|
南湘想勾引顾源 顾源太有钱了不爱她 她很一直默默守护她的席城在一起了(男导演别再拍女权片了吧你们露骨的凝视收收吧 |
|
第一段很好,每个镜头都像是要拍这个就直接拍了,却一直有连缀、起伏和发展,在行动的时间之中看到人物的面目;如果说一整场有行动的戏都自然而然反而让表演和单一时空太过饱和,那就把一系列真实的瞬间剪成一大场戏。第二段太过了,结尾的痛哭很棒,想起卡比利亚的笑。 |
|
bruh 刚被一个男人伤害的女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个男人的拯救 |
|
结尾20分钟的两场戏值五颗星。听说导演先写的结尾。小保卫是真的在照顾她(带围巾,要求富豪道歉,还戒指,和她还是同一个贫富阶级),可是她唯一懂得回报关爱的方式却是性,下意识的上位却在他想亲她(爱的表现)的时候彻底奔溃,最后接受了他的拥抱嚎啕大哭,开始意识到之前和王思聪之间不过是自己执念的黄粱梦,在全程一句对话没有的长镜头里结束,真的是完美。sean baker的主人公都是执念hustle为了目标什么都敢做的人,而用最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执念背后的悲哀才是导演最厉害的地方。 |
|
不如Sean Baker的前作,虽然看着赏心悦目但是这种带着点梦幻鸡汤味儿的电影真的腻歪。 |
|
年度十佳预定,看完一遍意犹未尽,立马又买了张票二刷。肖恩贝克无意去剖析Anora的来历,为何成为Sex worker,因为这多少带有精英的目光审视。而他的温柔在于,让Ani经过这癫狂的万花筒般的旅程后,让我们相信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污烂,Dreaming is free。他也终能将幻灭的童话变成大雪茫茫中的一丝温存。 |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不是每个拍过Yura Borisov的导演都被他的超雄性味儿迷得头晕,放弃原计划,只想给他服务,不管别人死活,要他的温柔和浪漫,剑拔弩张的性感,多看几眼天昏地暗,对吧。。。乱七八糟,都黯然失色女演员的鲜艳,打遍纽约无敌手,肖恩贝克最大优势是会看演员。 |
|
这届戛纳主竞赛的走向越来越怪了,说不上来肖恩贝克和福茂到底谁中邪了。美国佬不装了直接加入烂仔帮了是吧? |
|
Sex, to Anora, had always been nothing but a transactional skillset. For her whole life, she’s never locked eyes with anyone during sex. Be it any position, it was always her faked moaning to please hookers off. So when Igor grappled her cheekbones, wistful for any eye contact, she reclined in avoidance, cried in cuddles. Tooche, now be my fav typo |
|
@Cannes2024 对肖恩·贝克失望近乎愤怒。如果说第一幕还有些可取之处,比如把富二代这个形象抓得有趣鲜活,那第二幕的大转向是始料未及的:冗长无趣,从一开始就崩坏,每一个媚俗喜剧包袱都踩在我的雷点上,对男权和家长制的调侃全落窠臼,批判力度还不如《芭比》,甚至鸡贼地企图把性别阶级问题嫁祸于意识形态敌人(Fuck you Russians)。女主被压扁为口吐芬芳机器,角色塑造已然停滞。最后一场性爱戏宣告一个悲惨的结局,毕竟阿诺拉也只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斯德哥尔摩灰姑娘罢了。 |
|
结尾anni想用身体感谢男二,但感受到了他的爱,哭了的瞬间着实升华了整个电影 |
|
映前见到了贝壳,但。我认为这是一部他应该自以为耻的作品。几乎是以往作品的反面,《佛罗里达乐园》那个能在童话表象下发现残忍一面的肖恩贝克不见了,这次他选择溺死在这个反而其实是空中楼阁的疯狂意淫当中。格蕾塔应该以此为耻:仅以21世纪以来的金棕榈来讲,即使鲁本的两部都能找到其获此褒容的独特价值所在,此前毫无价值的仅有一部《流浪的迪潘》,这是第二部。格蕾塔用选择证明了她本质就是个美式商业投机导演而已。以及,一直祈祷不要出现的一场戏,居然最后成了用作收尾的重头戏。看得很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