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社恐的描绘有些还挺到位的:
“原来凉跟我是同类”
“她放假时都一个人去废墟探险,或是逛二手衣店”
“不,不对,凉只是喜欢一个人过”;
VS
“女主和我还挺像的”
“不,不对,人家会弹吉他,在网上有三万粉,现在还在组乐队”。 |
|
虚假的十月霸权:电锯人 间谍过家家 灵能百分百
真正的十月霸权:孤独摇滚! |
|
把社恐描写的太生动了,社恐不仅仅是逃避社交,症状还包括各种比较思维,拖延症,慢半拍,对视恐惧,完美主义,想一口吃个胖子...简直我的翻版好么 |
|
萌妹子搞乐队这个配方目前在番剧领域还没有失败过。 |
|
这番被吹太过了吧,只是作为音乐番也不太行呢,节奏、气质和人物塑造都平平无奇,连最重要的配乐都不够好。 |
|
看到第7集终于知道孤独摇滚没能打动我的原因了,因为孤独酱的孤独太悬浮了,拥有那么和睦的家庭氛围,开明和善关心自己的父母伶俐可爱不跟自己做对的妹妹,想弹吉他就有吉他而且还能轻易就攒到3w粉,组乐队之后也可以说顺风顺水,有善解人意的队友,票也卖得出去。总体来说,根本没什么大的阻碍,一切都那么顺利,显得她的孤独非常悬浮,因为这个角色唯一的特征和阻碍只剩下“社恐”这一属性,虽然描绘得非常真实,但是根本没有跟整部作品的其他角色/剧情/背景融合起来,因此显得非常不自然。
我必须说从制作和演出的角度我是很欣赏《孤独摇滚》的,能够感觉得到细节以及在乐队方面制作组的用心,因此我才能一直看到第7集。但是同时我又是对故事很挑剔的人,《孤独摇滚》的故事没能打动我,所以我个人没办法给出太高的评价。 |
|
很厉害的演出分镜,导演的功底真的很强,但是剧情给人的刻意感太强了,不管是冷幽默、人设还是百合 |
|
你的下一部kon,何必是kon |
|
能不能别在芳文全女主的作品下要男人啊,恼。目前来看不错,展开很顺畅,节奏也合适,该进展的时候进展,整体氛围轻松有趣,很喜欢凉的性格,女主奇怪的颜艺很好笑。小火一下能吸引来这么多不感兴趣还看完了非要骂一手其他人审美低下的贵物,也是神了 |
|
原来一部番没有男人真的少了很多让人闹心的情节,原来一部番没有男角色下限真的会高很多。没想到长谷川育美那么能唱,不愧是蕾娜,大概是86滤镜很喜欢喜多,当然其他3个成员也很喜欢。总体来说是好看的,怪不得去年各种排名都那么高,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好看的日常番 |
|
+ 愈发感觉到社恐在本作中并非性格中的一层,而是人物萌属性中的一面,这自然是符号化的简单碰撞,但这同样也是芳文社系作品的特征,制作组在此基础上放大了社恐这一属性背后的想法和行为,cw需要一个出口来承载脑洞和想法,所谓夸张的演出皆为消解孤独这一具有悲观属性的负面形象,虽然有着大量丑化或者勇于让角色变得不可爱这一点的处理,反而以此达到平和的效果,但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于每一话都在不断地重复与放大作为社恐的一面,与前文的改变和前进总是有种异样感与不适,不免有一种还处在原地踏步的感觉。
不过观众需要的只是一个进入的空间,那处漫游的下北泽街道,校园里的文化祭与礼堂,演出时回想起呆过的角落,或许最优解在于不需要投射与代入,只是作为观众见证,注视着主角从网络上移步到台下最后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就已足够了。 |
|
楼下说live烂的,不是,这么顶的live演出不说做的好,还说是最烂的,那我巴不得所有动画的live都做成这种水平《烂》,有一种眼睛和脑干缺失的美😅 |
|
作为一个不把社恐当成病,不把摇滚当精神的看客,体验正好;商业动画追求的本来就是这样,把纯粹的东西掰碎了喂给追求精神纯粹却满身杂质的我们。 |
|
社恐爱摇滚不就是闷骚嘛(○` 3′○) |
|
孤独摇滚被观众抬上了本不属于它的地位高度,所以被各路动漫高手骂的这么惨也是咎由自取。
当然完结后回头再看,诸如演出过度、消费社恐、不够摇滚、粉丝烦人等种种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你如果把某一方面做的好到极致那也不怕说的,只是孤独摇滚显然没有那个野心,还是停留在类型片舒适区不愿意出来了,那就求仁得仁吧。
其实我既不是社恐也不关心社恐人士怎么看待,我只是看这片子时候很烦躁,所以这点够了吗? |
|
………….社恐不等于傻子 |
|
太可爱了,一天看不到《孤独摇滚》我就要死了 |
|
写作摇滚、玩成Indie样式,但是每首单曲单拿出来都充满着一种“The First Take”味儿,索尼音乐各厂牌派出所谓的豪华阵容也让整部作品的Genre不固定得像新时代的单曲模式。它终究是2022年的、日本动画企划者创作者所理解的“摇滚”。如果是山田凉自己评价这部作品的音乐,恐怕要说得比我难听多了。动画是好看的,但正如xie3所说,它既不孤独(但是妄想),也不摇滚(但是流行)。 |
|
制作完全OK,没雷点,偶有觉得新奇的地方,但也止步于此了,感觉一口气没能完全提上去,还差点意思。我的下一部kon跟孤独摇滚没有关系,不太喜欢刷“你的下一部kon何必是kon”的,真的很像在跟风,这两部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一句话不尊重两部番。kon永远都只会是kon,“强国之源”没那么好当。小孤独也只会是小孤独,橱柜里的吉他英雄也可以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
|
想大声的唱《相遇天使》了 |
|
真是很清爽舒服的人际关系,和塞得很满的演出。但是清爽地让故事行进下去的同时,无疑轻巧回避了本应是「社交障碍」题中之意的那个伤害、矛盾、负面的部分。好像不应该苛责作品没有讨论一开始就从其设定里排除出去的「孤独」之真正负面,毕竟芳文社不会舍得让人真正被伤害。 |
|
本来以为会是本质音乐番,没想到人家定位这么明确。那就很难评了,隔行如隔山。路人的评价其实不重要,只要target audience喜欢就好;但受众肯定不是看了以后会纠结这女主到底是不是真的孤独,这番到底摇不摇滚的人。 |
|
说是孤独摇滚,我想看到的孤独和摇滚全都没有,有的只是疯狂脑补的自闭社恐消遣和无聊的卖萌互动。这应该不是音乐番,同样是女孩子玩音乐,轻音少女和上低音号秒了,连音乐和live都不好听算什么音乐番呢。甚至同芳文社其他作品比都不算好,除去自我心理过剩塑造过火的女主无尽的内心独白小剧场混沌表情,剧情单薄到令人发指,相比于属于我最讨厌类型的女主性格,最让我作呕的其实是不停的消费社恐,充满了对社恐人格的高位凝视。难道真的有人对女主产生共鸣?我只能感受到对我的折磨和侮辱。看看人家丧女是怎么拍的 |
|
实在看不下去了。其实也就两点不好:第一它不孤独,第二它不摇滚。 |
|
我们仍需警惕当下对于某些群体或特性的“奇观性”叙述和消费,在动画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审视波奇的一些观众们津津乐道的桥段,创作者缺少一种对主体自身的审视和决断过程,即“让观众通过角色与过去的自我断绝”的过程的描写。而这部动画能进行下去的基础便在于此。其实很期望最后一集的live中能有所体现和突破。但很遗憾仍然在自怨自艾。 |
|
前俩集太棒了,总有会心一笑的段落,社恐表现也过于真实。强烈安利 |
|
いいね |
|
人物确实都很讨喜,虽然没有什么深入,但随着情节发展拥有了可爱的交互关系,因此“乐队”以及独的成长才随之真正成立吧。更精彩的则是丰富的人物状态表现效果,我们社恐狠狠懂了,演出就是正道啊,看到最后眼泪汪汪。 |
|
用社恐作为笑点,有点无聊 |
|
好!比起漫画简直是放大优点放弃糟粕!太赞了!把漫画卖肉的部分全部改掉了实在是太好了! |
|
不大能看的下去,摇滚在哪呢,分明是个声优剧,想看妹子玩音乐,而不是听妹子全程内心独白啊,制作也一般,还以为十月出了匹黑马,结果啥啊……四格改编,目标受众大致是“角色可爱就行了”那一波观众。弃了。 |
|
第一集看完真的劝退啊,女主一点都萌不起来,简直是烦人。日常废话是主线,孤独、摇滚是支线。
日漫现在怎么好喜欢走这种实力看起来很牛逼,但是有性格障碍的路线 |
|
在朋友家看了一集,可能他以为我是社恐吧,但我绝对不是。我只是烦了,想把拥有的一切都掀翻,但却什么都做不了。我的生命卡住了。 |
|
2023年还能看到这么old-school的日式动画,一切都恰到好处。停止在一个成功却没完全成功的结局上,就像是所有人的青春。谢谢你,芳文社。 |
|
谢谢結束band的每一位成员(波奇酱虹夏喜多凉学姐都好爱😭)、谢谢芳文社慧眼识珠出版原作、谢谢Cloverworks厨力十足的制作演出重新定义了“孤独”与“摇滚”,谢谢过去三个月好好活着的自己,让我能与这部动画相遇。在这个无比糟糕的世界大概只有第二季才能继续拯救我了😭 |
|
社恐的标签和定见。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在于总是觉得动画容易陷入一种对超现实的段落的滥用(仅仅作为“好看“来使用)。如把社恐的心理从头到脚的炫技式的展示。每次陷入这种纠结的夸张的超现实状态的时候,都扣着脚趾尴尬的想把这部动画拉回来。像是一种类似三流港片的无厘头的喜剧,让一切本值得回味的情感(也许这种事制作人根本没有考虑)都变得敷衍无力且苍白,只剩下不断的喧闹与浮夸。 |
|
比较意外的是并没有太多小宇宙爆发的时刻,倒是每当飘起来时就事故满满。某种程度上说很感激这种充满各种各样社死和社恐的故事,而不是波奇酱讨厌的那种不切实际轻松地光明起来。而且你看,虽然乱七八糟的,但是也可以充满欢乐。如果是独自一人消化这些尴尬和痛苦的话大概会一回想起就头皮发麻,但是放在动画的空间里也能成为不大不小的玩笑。“波奇酱多有趣啊”。是啊,其实很有趣。 |
|
这种萌豚番本应不细究剧情,但过分强调女主社恐真的令人反感,甚至将社恐夸张化、弱智化使其被塑造为一个萌点。
况且女主家庭和睦自己是天才美少女周围环境也很正常,社恐一属性完全是为了“萌 搞笑”加上的。
还有其他角色也挺脸谱的,经典主角团配置 |
|
伪音乐番,虽然是摇滚题材但真的没有音乐啥事,第一集还不错,后面太水了,第三集弃了 |
|
不孤独也不摇滚 |
|
生产一种景观化的、符号化的社恐图像,为我们不可抵御的短视频时代留下这样一种注脚:引导我们去认识并对象化「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而不是成为我们自己。 |
|
看完孤独摇滚的我:啊……这耀眼的青春光芒……这追逐梦想挑战自我的勇气……(缩在被窝听抑郁的Radiohead |
|
实在不喜欢女主的性格,现实里也有又做又孤独又想获取别人关注的时刻,但女主内心戏实在太多,我只觉得聒噪,也变相理解了这样的自己有多令人讨厌 |
|
金属党加百合豚心满意足 |
|
跟摇滚一点关系都没有。仔细听音效和ost,基本都是宅系的音头。摇滚乐的确是孤独的,因为他反对庸俗。而这部动画恰恰站到它的对立面 |
|
本作的爆火所带来的最大争议即是波奇是否可以承担起观众代言人的责任、让后者去代入和投射自身的生活体验。于我而言这个问题从未存在过,它只是用以降低理解门槛和增强传播性的人为制造的话题索引罢了。当抛开这个表层,转而去注视作品中潜藏的赤诚时,我看到她们在下北泽的小小街区中以各自的步伐行动,那个性不一的气息流动正是昭告着她们存在的标签。本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偶尔会带领我进入只属于私人的瞬间,在这一刻我才得以窥见她们平时所不会表露出的柔软和执念。诚然,波奇的孤独更多只是一种景观,她的耍宝总被斥为对社恐形象的消费而非真正的碰触,可即便如此,最终话波奇短暂地从演奏中抽离,配合着“化为星座”的歌词仰望屋顶,这镜头所隐含的对正站在舞台之上的她的视线的回望仍令我感动不已。最后,向圣虹夏献上爱意并不需要复杂理由() |
|
头痛,有点无聊该怎么说。观影体验无限接近于去年的奇巧计程车:啊这,年度第一番剧就这样了吗?对我来说有些微妙。对孤独的刻画尽管制作厨力拉满,可还是太单调太表现了。另外最重要的,或许缺一首能像 God knows 那样一吉他砸爆我的黑箱让我怦然心动的神曲。 |
|
之前看Supercar last live时果汁说,这场成员的互动已经非常之少了,对乐队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我看btr时也有类似的感受:人际关系间处处呈现表演的痕迹,适合组cp但不适合组乐队。并不认为粘土、实拍等演出多么超前,但在想同样的演出手段在btr里与在绝望先生等作里有什么区别,最后还是比较认同钻哥的看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390453/answer/2821630225),必须要在动画媒介的语境下去看,而非围绕“我们去寻找真正的社恐吧/摇滚乐队吧”进行长篇暴论。有趣的是音监在访谈中提到,对声优的要求是“只有虹夏有交流的感觉,其他三位都是自说自话”(放在动画片里我都怕喜多这种人)。写不下了,最锐的评价:梅原翔太当制片人都当出作者性来了。 |
|
用最烂大街的配色和最典型的人设,在制作组超常发挥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下,讲了个挺治愈的故事。芳文社的很多故事都是乌托邦,而乌托邦总是伤人最深。不是说小孤独这样的角色现实中没有(相反正因为现实中有过之无不及的观众很多,才有代入感),反倒是能包容这样的后藤一里同学的校园、家庭、乐团、社会如此稀缺。所以除了废萌、音乐、青春外,突然是从这个番里领悟到芳文社类型的故事存在的必要,那就像写给大人看的童话绘本,是专门写给我们、让普通人们能努力争取打造一个让小孤独们都可以轻松、自信生活其间的理想世界的作品。虹夏走向波奇酱的那一刻,突然想到十年前学姐在学园祭对小丧的熊抱。前期很多镜头在模拟波奇的第一人称视角(尤其看着虹夏),之后四个主角的站位、重心逐渐平衡,我们也随之走到阳光下。也许这部才是今年唯一真·脱宅神番? |
|
破烂玩意,和摇滚没一点关系 |